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3版:文化广场

建筑可阅读

时光的褶皱

●陈述

中共辽吉省委旧址门前。 本报记者李晓明摄

在白城明仁南街156号,8000余平方米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沉默的讲述者。它曾是1937年诞生的铁路会馆,青砖木梁间浸透殖民时代的寒霜;80年后,当阳光穿过修复后的俄式拱窗,我们仍能触摸到历史的心跳——这里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唯一保存完整的省级“红色心脏”,中共辽吉省委旧址。

1946年的夏天,这座建筑迎来了它真正的生命。当四平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陶铸带着辽吉省委机关迁驻于此。那些不眠的夜晚,二楼会议室的煤油灯总在子夜时分摇曳——他们在绘制巢匪地图的间隙讨论土地改革方案,在鼠疫疫情通报上批复医疗队组建令,用算盘珠子计算着支援前线的每一担军粮。2022年的春风叩响了尘封的门扉。修缮工匠们像考古学家般小心剥离墙皮,让1946年的墨迹标语重见天日。如今我们看见:一楼展厅里的200余件文物正在低语——褪色的马褡子上的补丁缝着浴血奋战的刚强,土改丈量尺上的刻度刻着翻身农民的喜悦,防疫手册扉页的指印叠着3万医护的誓言。3年来,5.2万余人次在这里驻足。8000平方米的时空剧场正在上演永恒的对话——那些清剿土匪时的马蹄声、土地改革时的铜锣声、战胜鼠疫时的欢呼声,依然在砖木结构间轻轻震颤。夕阳透过弯顶玻璃投射在“全国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铜牌上,光影流转如同时光长河。有人说历史是过去的回响,但在这里,我们分明听见了未来的召唤。让我们继续在时光的胶片上,寻找照亮前路的光。

2025-04-14 ●陈述 建筑可阅读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27815.html 1 时光的褶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