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忠月)今年以来,大安市国税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三个税务”,持续加强法治建设。
一是实现齐抓共建,打造法治税务。该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建立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机制。严格按照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及评价标准,结合实际分解创建指标,明确任务分工、进行全员创建,认真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推进学法普法,制定了机关依法行政学习计划,组织法律知识集体学习和测试,将法治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组建普法团队积极参与普法宣传进社区、进学校。结合驻村帮扶为农村群众普法,运用微信交流群全天候答疑解惑、宣传税法,让普法教育“走出去”。
二是集成融合制度,打造规范税务。严格执行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国地税合作等规范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和风险监控、执法督察等机制。根据法律法规积极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持续检查改进。在执法大督察中坚持边查边改,并结合省国税局专项督导反馈问题和市国税局下发的疑点数据,认真开展“二次排查”。积极开展法治学习教育并促进其常态化,在税企党建共建中共同学习税法,通过集体活动等方式大力营造法治氛围。集成融合廉政,以廉政建设促进干部规范用权、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纪检监察部门加强对税收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与问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健全快速响应处理机制,纪律挺在前面,防范执法风险。
三是推进执法公示,打造阳光税务。积极构建可互动、多渠道、多方式的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对每一项执法公示项目逐一明确信息采集、汇总、审核、发布各环节的责任部门和工作要求,形成衔接紧密、协调联动的执法公示运行机制。以事前公开“亮”权责清单,公开机构职责、行政许可事项、办税流程、监督电话等,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以事中公开“管”权利任性,对执法进度进行公示,实时跟踪办理,保障纳税人充分知情权;以事后公开“晒”执法信息,拓展渠道对纳税信用等级评价、行政处罚、欠税信息、定额情况等进行公开,增加执法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