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过去了,我经历了很多事,也忘却了很多事。唯有童年记忆中,家中的那盏保险灯,却久久不能忘怀。因为它见证了上世纪60年代,农村过年的情景,当那盏灯点亮的时候,也正是我们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时光。
保险灯是个老物件,现代人可能根本没见过。当时我家住在偏远农村,没有电。晚间照明,平时只能点个简易小煤油灯。那是在墙上挖一个洞,叫灯窝,煤油灯放到洞里,不但干净还规矩。保险灯是奢侈品,即费油,价格又贵,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点上。
每当家中的那盏保险灯,再度亮起来的时候,就意味着年又到了。每年腊月二十九,父亲都会小心翼翼,取出在仓房存放一年的保险灯,放在炕头。把灯罩、灯伞、油瓶擦拭干净。擦到灯罩时,特别用心,喷上一口酒,然后再用柔软的细布,仔细地擦好,重新组装上,慢慢点亮。
父亲托举着我,把灯高高地挂在天棚上,俗话说,高灯下亮,灯光照亮房间的每个角落。灯光下,母亲亲手剪的窗花,整齐地粘贴在窗户上。就连挂在墙上的毛主席像,都光彩照人。在供销社刚买回的年画,也已经有序地贴在墙上。炕桌上,放着一盖帘才出锅的粘豆包,炕沿上还放着几只“磕头了”小蜡烛。屋子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我一手举着灯,一手扶着父亲坚实的臂膀。心想还是过年好啊,真希望每天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若干年以后,早已实现了这些童年愿望的我,还时常想起那盏灯,想起当年点亮这盏保险灯的瞬间,那种幸福的感觉。当时照亮的不仅是房间,同时也照亮了我的心间,照亮了我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