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芙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其中包括通讯工具的使用。
改革开放之初,书信是人们互通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书信的延迟性,以及其他工具的快速发展,书信逐渐被其他通讯方式所取代。上世纪80年代,电报在通讯设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后来,BP机、“大哥大”、手机等通讯设备逐渐登场。90年代,买一部“大哥大”需要近3万元,由于价格昂贵,“大哥大”在当时属于高级奢侈品。开着桑塔纳轿车,手拿“大哥大”,是成功人士的标配。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用固定电话开始进入百姓家并慢慢普及,这时候的电话已经是按键式,电话还可以显示来电号码。
经过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电脑,有了移动电话,可以随时随地想与谁联系就与谁联系。如果想和朋友联系,可以直接打个电话进行问候,非常及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便捷,视频通话实现了人类千年来的梦想。时至今日,手机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这个手掌般大小的机器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视频互动、娱乐购物、扫码支付样样都离不开它,而这是40年前人们无法想象的。
通讯工具的变化映射出时代的发展,昔日的梦想悄然变成了现实。不论走到哪里,都能用手机随时随地与亲人和朋友对话、视频。空间的距离在信息通讯强大的今天变得微不足道。尽管离得很远,但人们感觉靠得很近。手机可以随时连接外面的世界,互联网可以随时了解外面的信息,无论天南地北,无论白天黑夜,信息通信交流的快捷和便利,让人们丰富了见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