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欢庆七十年 奉献新时代
致全市老年朋友的一封信
关于生态农业的思考
白城生态农业建设与建议
解决白城市缺水问题的途径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城生态农业建设与建议

●王世杰
 

白城生态农业建设,近年发展很快。河湖连通,举市三年大造林,草原湿地恢复,都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白城的“有机米”“健康豆”“生态鱼”“精品肉”等品牌,产品质量优,市场份额大,生态农业,生机勃勃,前景十分广阔。

为了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按照以问题为导向,向先进看齐的思想,白城生态农业建设任重而道远。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好河湖经、唱好林草戏。合理开发农业资源,统筹粮经饲发展。

土地生态

土地生态系统的产出与投入的平衡,是农牧业再生产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它具有数量有限,位置固定,不可再生的特点,人们对这一特点认识不足,忽视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掠夺式经营,使土地资源日趋严重沙化、碱化、贫瘠、板结、流失、污染。土地的有效养分循环与平衡遭到了破坏,致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

土地的有效养分循环是土地永续利用的根基。就是土地里的水、肥、气、热的协调平衡,就是土地供给作物的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的支出与补给量的平衡,以及土地自身净化与抗灾的能力。

有效养分物质循环,就是有机养分物质与无机养分物质两种循环。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机养分物质循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秸秆还田或落叶还于土地;另一种是牲畜粪便,动物残体腐解归还土地。

秸杆、落叶、残体被土地中的微生物腐解成无机养分,再被作物利用,转化成有机物,这种连续不断地从有机到无机,再到有机养分循环过程,就是土地的生态功能力久长新、永续利用的奥妙所在。

前面提到的对土地特点认识不足,就是对土地两种物质循环的特点和其转化关系认识不足。人们只重视化肥,忽视农肥;只重视产出,忽视物质归还。致使土地生态循环失衡,生产能力得不到恢复提升。

为了保护和修复已经失去生态平衡的土地,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保护,加快修复。建设一个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对土地资源坚持最严格的保护和管理制度。使土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做到“三位一体”的严格保护。

l.坚持农牧协调发展,实施有机物还田行动。把作物秸杆、根茬、落叶,采取多种方式还田。提高土地有机质含量,改善土体结构,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农牧协调发展,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物质投入与能量流动有序循环,实现最大效益。

2.严控化肥、农药超量,超标准施用。坚决做到化肥、农药零增长。必须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肥、农药,修复被污染的黑土地。在控制化肥用量的前提下,全方位、大面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3.大力推行轮耕、轮施、轮作“三轮”制度,给土地以休养生息的时间。因地推广间、套、复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实施种草肥田、粮草轮作,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

4.大力实施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规模化农村沼气。把沼气这个生态农业必不可缺的生态链,纳入到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纳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进而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扩大了能源,增加了肥源,净化了环境。大力开发乡村沼气等多种解决种养业废弃物方式是可大力推广的必要举措。

5.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减少耗地作物。调结构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第一大任务。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减掉粮食产能,绝对保障粮食安全。在此基础上,发挥区域优势,大面积种植杂粮、杂豆、小品种作物。既能修复土地,恢复地力,又能增加有机农产品产量,增加收入。

森林生态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主体。林带、林网健全,才能发挥森林对农田生态的保护功能。

常言道:“一棵树一眼泉,树多灾少造丰年。”只有“无山不绿,有水皆清”,才能迎来“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情景。

森林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每个层次形成特有的小气候,生活着代表性的群落。物种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构成最合理的群落层次和复杂的食物链结构。各层次群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系统。具有功能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优势。通过各种生态功能和效益,保护森林自身和周围环境之间动态平衡。

从森林对环境的功能和作用可以看出,造林绿化是多么重要。东北西部防护林营造到今年已经60多年了,白城地区的造林绿化取得了很大成绩。

按照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要求,进行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l.对原东北西部防护林营造情况及现状,进行全面普查。针对普查情况,制定修复治理规划。到2020年达到规划设计目标,千方百计遏制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2.认真执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的规模,增加林地和草地覆盖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继续把农田防护林营造作为主线,加快营造森林生态环境。

3.坚持常期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特别是今后5年,要抓住春秋两个造林季节,组织全民对沙丘、荒山、荒地、道路、村屯、河湖、库塘进行大面积造林绿化。真正实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愿景。

4.大力营造经济林,扩大造林绿化品种。实施林农间作,培育适于林下经营的物种,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农田防护林是农田生态环境主屏障,它的防护气候效应十分明显。资料显示:每10000平方米的阔叶林,可储水300-2000吨;5万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森林吸收水分通过蒸腾散于空中,促进水分循环,增加降雨量,改善小气候;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制氧、吸尘、吸毒、杀菌、隔音等功能。所以,植树造林,绿化大地,是造福人类的绿色事业。

水业生态

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水对白城更为重要。省和国家对白城水利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水利设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河湖连通工程,湿地恢复建设,土地垦复,水田开发,水利建设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江河、湖泊水域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大自然水分循环的重要环节,有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作用。

按照建设高产、稳产标准化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的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仍需加大加快建设。尽早、尽快解脱干旱对农、林、牧、渔业发展的束缚,确保生态农业建设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

1.巩固、扩大农田灌溉规模,力争到2020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00万亩到600万亩以上。接近耕地总面积1528万亩的1/4。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续建配套工程,提高保产、保收能力,保住百亿斤粮食安全底线。

2.加强大中型排灌系统建设,保证排灌系统正常运转,发挥抗旱、排涝效能。搞好排灌设备更新改造,提高排灌能力。

3.常态化进行农田渠系检查、维修,认真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益,降低用水成本,保护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4.大力提倡实施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相结合。通过雨水集蓄,地面覆盖等方式,留住天上水,保住地下水,建设土壤水库,让水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发挥命脉的功能。

草业生态

草业是庞大的产业,发展草业,建设草原生态体系,使草原的物质能量流动,成为推动草原生态建设的主要目标。挖掘草原生态经济潜力,提高草原和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草业经济效益。白城地区草原面积很大,牧业生产有了很大改观,但草业经济的比重与先进地区比有很大差距。提升草原经济比重和效益,引进优良畜种和草种,是草原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畜种优良,草原营养丰富,牧业才能全方位大发展,农业才能得到大量的物质能量投入,得以全方位的大提高。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压力或冲击超出自我调节界限,调节就难以奏效,不能恢复原先稳定的状态,导致生态失调,生态平衡破坏,改变了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与食物链的关系,就会使某些生物减少,生物量下降,生产力衰退,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所以,维持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处于良性循环,收支相等,或略有结余,其营养结构和生物群落将更加繁荣,生物量增大,生产能力提高。

生态农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补短板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生态建设涉及的学科和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和应用,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的累积,将会逐步完善、发展、提高。

以上谈了土、林、水、草生态体系在生态农业中“三位一体”的协调、循环、平衡的功能和效益,以及它们的相关关系,即土是基础,林是主体,水是命脉,相辅相成,循环运转。物质投入与能量流动在同一过程中平衡、永续。如果能实现土、林、水、草生态循环与经济再生产循环协调发展,农田环境质量越高,农业生产源头有了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农业经济增长效益与农业生态环境效益会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白城市老科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