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雅
我没有走过母亲走过的路,但母亲却是我人生路上的坐标,她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感染着我、带动着我,让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路走来,有她的指引,我始终脚踏实地、乐观从容。
母亲小君,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她性格温和,胆子很小,生得漂亮,身材高挑纤细,体质较弱。母亲是经历过苦日子的人,从母亲的经历,让我知道,从一个小女孩儿到一位妈妈,她撑起了一个家,也撑起了一片天。这就是我的母亲,让我想起一本书——《一个女人的史诗》。
母亲的童年是在农村她的姥姥家长大的,直到上小学一年级时,才回到城里。回城后,她的两位姐姐都格外喜欢这个乡下回来的妹妹,尤其是母亲的二姐,对她特别好。在母亲初二那年,她二姐生病了,可姥姥姥爷要赚钱养家,没有时间照顾二姨,家里大姨学习很好正值中考阶段,不能耽误学业。于是,母亲就放弃了学业,自告奋勇留在家里照顾二姨,直到二姨康复。那时,母亲天天捧着书在光线不足的屋中陪着二姨,一呆就是一天。等到母亲回到学校,才发现已经近视了,根本看不清黑板,可又因为她个子高,老师也不了解情况,就没把她调在前面座位,再加上母亲所落的课程较多,遗憾的没有考上高中。
后来姥爷开了家饭店。有一次,刚涨完工资不久的厨师又想涨工资,姥爷没答应,没想到厨师真就不干了。母亲总在后厨帮忙,见到这种情况自告奋勇地说:“实在招不到厨师,就让我来试试!”正是因为母亲色香味俱全的手艺,让家里的饭店度过了危机,逐渐火了起来,也因为这个手艺,母亲与父亲喜结良缘。
1986年,父亲刚从部队退役,分配到劳教所工作,成了一名人民警察。
因为经常加班,他有时就会和同事在单位附近的小饭馆吃饭。
有一次,父亲觉得今天的尖椒干豆腐特好吃,就想请教一下厨师咋做的,于是服务员就喊母亲给顾客讲讲。就这样,母亲从后厨满脸油光地走了出来。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父亲,当时想,这人胡子遮住下巴,得多大岁数啊!
即使若干年后,爸爸提起和妈妈第一次见面的情形时,还一直乐呵呵地说:“当时就觉得那丫头真好看,虽然说造的油渍麻花的,身上还有一股葱花味儿,但是一眼就能看出你妈细高挑的大个,眼睛锃亮,皮肤白皙。”
婚后,母亲没有继续留在姥爷家炒菜,虽然不出去工作,但她在家养猪。那个年代,养猪喂的就是附近酒厂的酒糟,母亲就用自行车一趟趟把酒糟驮回家,虽然路很长还不好走,可母亲不觉得辛苦。她看着酒糟就想,喂了猪、卖了钱,家里日子更好过了。婚后几个月,母亲怀孕有了我,可即使怀了孕也一点没影响她干活,不但养猪、拉酒糟,还去姥爷的饭店取泔水。
我的童年,是闻着酒糟味长大的。我经常坐在三轮车上,母亲驮着我去拉酒糟。车子装满后,她再把年幼的我放在酒糟上。因为装的酒糟太多,所以就蹬不动三轮车,只能一路推着走。
闻着浓浓的酒糟的香气,看着周遭的景物,年幼的我,觉得好玩极了。无论过去了多少年,这香气仿佛依然飘散在我的记忆中。小的时候,我的身体就不好,得过病毒性心肌炎。当时家里刚买了小土房,没有什么积蓄。为了给我治病,父母和亲戚朋友借遍了,实在凑不齐钱,就把结婚时的洗衣机卖了。后来,是姥爷拿出3000块钱给我治病,父母却说这是借的,一定还。面对我的后续治疗,母亲只好让姥姥帮忙找买家,把养的那些猪卖了。当时,猪崽的价格是60块钱一只,风里来雨里去拉酒糟养了几个月的猪,每只都有100来斤,就这样被姥姥的农村亲戚们拉走了。
拉猪当天,母亲含着眼泪,一遍一遍地用葫芦瓢给小猪们添食,小猪们也很乖,不停地吃。猪被装上车,随着拉猪的车远去,母亲再也憋不住,在猪圈门口嚎啕大哭。
父亲那时的工资是108元钱,我每个月吃药就要花上80多元。家里也没有了其他收入,有的只是为了治病借的外债。母亲在抹干眼泪之后,走出了家门。不奋斗,何来好日子?不能坐以待毙。
二姨家是改革开放后富起来的,家里有跑运输的一组一挂车,每天负责往工地拉建材。当时的建筑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很多装卸工作都要用人工。20元钱一组一挂。
知道这种情况后,母亲就找到二姨说,姐,这活我能干,你们别雇别人了。二姨说你这身体干不动,母亲说让我试试吧。
身高一米七的母亲,体重只有80多斤,就这体格,她开始去卸料。父亲听说母亲去当装卸工,很是心疼,他只能在不上班的时候也跟母亲去干活,大部分时间都是母亲自己在干。因为长期与沙石打交道,母亲双手磨的都是口子,反反复复几次之后,就结了一层厚厚的茧子。
因为卸车是一天一结工资,卸完车取工钱的时候,手上都是血。母亲舍不得戴手套,她觉得手划坏了慢慢肉就长上了,可手套划坏了,还得花钱买,不如把买手套的钱省下留给孩子买点好吃的。拿着带血的钱,母亲一点没觉得自己出苦大力是丢人的,她总是自豪地觉得慢慢还完给孩子看病的外债,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母亲硬是凭着一双手和单薄的气力赚了几年钱,还清了债务。
无债一身轻的母亲开始卖起猪肉。别人家卖猪肉都是两口子一起去,但是因为父亲有工作,母亲只能单打独斗。她每天早上两点多就起床,骑着自行车儿赶去屠宰点,生怕去晚了挑不着好肉。一卖就是两年。那个时候的母亲,最大的愿望是家里能有点存款。
卖肉的时候,有时遇到绞肉馅的顾客,不要肉皮了,母亲就把肉皮攒起来,闲暇时用镊子摘去猪毛,用刀剃净油泥和肥肉,切成小块,回家洗净焯水,蒸制皮冻,蒸好后自然凉透,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去卖了。母亲会的远远不止这些,她还学过面点。有了面点手艺,她走街串巷推销自己做的糕点。在中秋节前,连着几天不眠不休烤出一些月饼,赚二三百块钱,比父亲2个月的收入还高。
后来母亲又自己开饭店、做五金生意,还做过建筑工地的现场指挥员。
她清瘦的外表里面仿佛藏着无穷无尽的力气,一点一点把力气化成财富,为我们这个家添砖加瓦。但是母亲说如果可以,她还是喜欢养猪,最简单的劳动能获得最大的快乐,看着猪吃东西的幸福样子,就觉得自己是快乐的。
在母亲的奋斗下,我们家里从租房到买土房,又从土房搬进砖房,再后来买了楼房。同时,也把我一路抚养长大。
父亲的职业,决定了他要舍弃很多陪伴、照顾家人的时间。母亲为了支持父亲的工作,无论是生病还是家里出现困难,都是一个人扛,不让父亲工作分心。因为有母亲这个坚强后盾和无怨无悔的支持,父亲在工作中连年荣获先进,更是成为公安战线上的优秀典型。父亲点滴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母亲亦步亦趋的紧随其后与拼搏奋斗。
母亲不曾抱怨生活给予她的苦,却总是感恩一路走来遇到过的善待。她用善良教会我从善如流、教会我坚定执着。所以,人生路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以母亲为榜样,勇敢面对、攻坚克难,找准自己的方向,为人生的幸福拼搏奋斗。
多少年来,我能从母亲的眼中看到光。那是一个女人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与不懈努力;那是一个女人用肩膀扛起的幸福家园;那是一个女人播洒汗水赢得的尊敬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