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3版:文化广场

《霍林河的女人》诠释一种拼搏精神

●薄秀芳

合上《霍林河的女人》这本书,闭上眼睛感受到一股清冽拂面,那是深秋的风携着霍林河河面的气息而来。作者翟妍不愧是这片土地上孕育的作家,她的文字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那是来自土地的吟唱,是东北纯朴的民风铸就的炽热与善良。此书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及吉林省作家协会2024年重点扶持作品,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力荐。

《霍林河的女人》一书立足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以胡来早为首的4位乡村女性用各自的双脚丈量的人生之路,犹如人间四季令人回味。书中除了胡来早外,其他3位女主人公依次为李小米、叶高粱、张麦子,名字均取自我们赖以饱腹的粮食。可见作者是洞悉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而写,如此接地气怎能不引人入境。此书沿着20世纪90年代起笔,朴实的字句中,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普通人,通过各自的经历向读者展现那个时代的变迁,如霍林河的河水绕弯越坎奔流不息却总能给两岸的百姓带来新希望。

多年前采写《情感倾诉》类专栏,我成为无数情感女主的倾听者,太多的结局让我对《霍林河的女人》主人公胡来早那份坚守格外的敬重。时光可以掩盖过去,却无法抹去内心的痕迹,人的所作所为都会有相应的后来之果,这是千古定律。胡来早无论多难,都不曾迷失本性,她是烈日中不曾低头的向阳花,她是绝处求生中坚守人品底线的守心人。她与古永淳的情感发乎于情而止乎于理,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报答古永淳的知遇之恩,每走一步都有她的隐忍、感恩、坚强,而最终在经历了救古永淳及其公司的生死存亡之际,胡来早掉进了方青林设计的陷阱,有愤恨但更多的却是无奈。救出古永淳后,她面对一切误解独自负重,对此事绝口不提,令人对这位平凡的女子心生敬意。

面对事业有成的古永淳,胡来早说出要向其妻提离婚申请时,年已不惑仍孑然一身的她,心中五味杂陈。这么多年,不能说对古永淳没动过情,但她的情感都被自己很好地克制住。不想因为自己的幸福而去毁掉另一个女人的余生。她认为这世上所有的相爱,无非是来自肉体,亦或是来自心灵。守住心灵,至死不渝,足矣。

胡来早在上世纪90年代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却与象牙塔失之交臂时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从打工妹一步步在事业上华丽转身,返乡后在盐碱地上成为首位种植水稻合作社的创始人。她直面人生的坎坷,心怀坦荡、无怨无悔、勇往直前,让读者能够汲取向上的力量。这里有对现实的写真、人性的直视、理想的憧憬、生命意义与社会责任的思考,更有新生代乡村女性在面对个人与时代进步和提升中奏响的蓬勃乐章,给所有女性以启迪和力量。

此书内容亮点诸多、感人至深,最显作者功力之处则是作品结尾处理甚好。在党的利民政策普及下,在驻村第一书记高志、榆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国胜等人的带领下,榆村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且集体搬迁上楼。张麦子找到了亲生父亲并成为一名直播带货的网红,叶高粱创办了草编合作社,李小米开了家食杂店兼做“小米农家饭”,而胡来早不仅成功创办了自己的水稻合作社,还有望成为榆村新一届的当家人。她们在成功拥有各自的事业后,在感情上也各有所期各有所守。这种没写出来的圆满,给读者以更大的空间去遐想,这才是作品令人读后回味无穷的奥秘,也是此书值得阅读之处。

人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责任的承担,才是最好的独白。《霍林河的女人》以宏大的历史为背景,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鲜活朴实的人物刻画,让更多的人想要探索霍林河及两岸风土人情、社会变迁的愿望。霍林河畔人民对盐碱地改良、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的坚持和勇气,吸引着更多的人走近霍林河。 (作者系本报特邀记者)

2024-12-26 ●薄秀芳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24316.html 1 《霍林河的女人》诠释一种拼搏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