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3版:文化广场

像“匏瓜”还是“天鸡”?

这件酒器暗含星象

●聂菲

春秋瓠壶

春节档热映的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商周交替时期武王伐纣事件为背景,引起很多人对商周时期历史的关注与兴趣。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此时青铜冶炼铸造技术有了巨大发展,品种丰富,器型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具除了用来盛物,也作礼器使用,其数量、形制可以表示身份地位的高度,是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

山东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青铜器,其中有一件春秋时期的瓠壶,以其独特造型和深厚文化内涵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这件瓠壶高31厘米、口径8.8厘米、足径9.6厘米,斜颈,鼓腹,腹侧置龙形鋬,龙有双角,回首张口,尾部回卷成环形,生动逼真。矮圈足上装饰有绹纹(也称“绳纹”“扭丝纹”,是一种古老的几何形纹饰,其形态为两条绳索相互纠缠),颈部及上腹部饰蟠螭纹,下腹部饰垂鳞纹,实用而富有美感。

瓠壶是商周时期铜壶的重要类型,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湖北等地都有发现,壶形似瓜瓠而侧颈,腹部有提梁。在古代,壶与瓠相通,瓜瓠成熟,去其瓤,干固后可作容器。据史书记载,瓠壶为“尚礼”之用,装的酒为“玄酒”。这件春秋瓠壶纹饰精美、铸工精良,还装有龙形鋬,礼器性质明显,不仅具备实用功能,还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首先,瓜瓠作为葫芦属植物,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另外,瓠壶的轮廓与古代天文星座中的“匏瓜星”或“天鸡星”相似,考古学家张颔曾指出,这一独特造型与古代星象密切相关,显示了古人会通过器物形态来联系天文星象。

这件春秋瓠壶1963年出土于山东莒县桑园镇东天井汪村。东天井汪村地理位置优越,南邻大耳朵岭,北界剑戟岭,东临马趟子岭,西南为摩天岭,西北有凤凰岭,沭河支流袁公河流经此地,山水相依,堪称“宝地”。此次出土的青铜器共计21件,包括铜壶、瓠壶、铜鉴各1件,铜罍2件,编镈3件,编钟6件,铜鼎7件,可谓数量丰富、种类繁多,不仅展示了当时青铜器的精湛工艺,也彰显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莒国手工业的高度发达,以及其作为区域强国的地位与影响。传世莒国铜器不多,东天井汪村发现的这批青铜器,为研究莒地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莒地指以山东省东南部的莒县为中心的区域,涵盖沂蒙山区和日照市的沿海一带。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7000年前,陵阳河流域就已孕育出大汶口文化,陵阳河遗址作为这一文化的中心,见证了莒地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的初步绽放。莒地先民不仅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图像文字”,还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商代称“姑幕国”,文明水平较高,对巩固商王朝起到很大作用。西周初年,周武王将莒地封为兹舆期,初建都城于今胶州西南,后迁至今莒县境内。春秋时期,莒国凭借强大实力和良好声誉,成为鲁东南地区的佼佼者。周代莒国历时30世,直至公元前431年被楚国灭亡。汉代以后,莒地成为城阳国的一部分,经历了州、县变迁,始终保持其独特的文化脉络。作为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莒文化早于齐鲁文化而又对齐鲁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今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古文化,也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5-02-28 ●聂菲 像“匏瓜”还是“天鸡”?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26356.html 1 这件酒器暗含星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