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波
引言:
由杜波、张瑾撰写的《吉林蓝皮书·吉林文化发展报告》(2025)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关于《“吉林西部文学”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一文首次提出并论证“吉林西部文学现象”与吉林西部文学发展对策。这是当下白城文学发展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吉林西部的白城作家辈出。他们不仅书写了“吉林西部”文学的光荣与梦想,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地域性文学群体及广大作家艰辛的文学追梦之旅。据不完全统计,在这片文学沃土上培育出白城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40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人,担任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与同级学会会员300余人次。所有收获,绝非一日之功。
文脉传承催生“吉林西部文学现象”
文学是对地方性知识的表达、对地域美学风格的彰显。白城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追求是与生俱来的。文学创作欣欣向荣,白城籍作家洪峰、施战军、王怀宇、任林举等全国知名。
作家洪峰(赵洪峰),创作体量丰厚而庞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的小说《瀚海》《东巴时区》《梭哈》等作品给当代文坛提供了新鲜的经验。白城师范学院在校园建立了“洪峰文学研究中心”与“洪峰文学馆”,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有西方学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施战军的主编的《爱与痛惜》“e批评丛书”很有影响力。王怀宇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优异成绩。他的作品描绘了黑土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以及人们的喜怒哀乐,其中《血色草原》《风吹稻浪》《芬芳大地》“家乡三部曲”成为其代表作。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主任胡平评价“《血色草原》是东北文学一个时期以来的重要收获。”任林举的长篇报告文学《粮道》(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是—部关于粮食的史诗与传奇。这部作品主题关乎民生之根本,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散文集《水知道》叙事与抒情的结合、独特的视角与深刻的诗意不仅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也使思想的表达更有张力。
白城在诗歌、长中短篇小说、文艺文学评论、散文、影视剧、报告文学、诗词楹联、儿童文学、网络文学等文学体裁上都有本土实力作家的代表。如丁仁堂《嫩江风雪》、剧作家李杰《田野又是青纱帐》、剧作家张国庆《吴大帅传奇》、少数民族作家凌喻非《扬风湾》、王长元《肩膀头一样高》、散文家张顺富《美丽查干湖》、词人夏永奇《如此江山》、丁利《远去的村庄》、诗人雷天放(田蕴奇)《孤独圣火》等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获得者伊德尔夫获得《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年度奖、获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的王小王(王瑨)、北海市作协主席阮直(刘海平)、乌兰浩特市作协主席陈小秋以及翟妍、葛筱强、李泳群、李晓平、武秀红、周云戈、艾蒿(艾力发)、赵东海、李米等,他们在文学领域都有一定的成绩。
2015年至2024年,白城作家获得国家级文学奖项10项,12人次获得长白山文艺奖、公木文学奖、吉林文学奖,获其他省级与市级奖项50余人次,出版个人文集与丛书86部。近十年来,白城作协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采风、研讨,召开文学作品发布会、诵读会、征文、作家作品主题展等活动30余次;推荐作家走进白城广播电视台《爱上朗读》直播间70余人次;推荐200多篇(首)作品在《白城日报》《绿野》《瀚海》《吉林日报》《中国吉林网》等媒体发表;与白城市图书馆共同推出“弘扬地域文学作品,共筑白城精神家园——地方文献作家作品系列主题展览”42期;推荐白城作者参与省作协培训100多人次。
(未完待续)
 
			   
				
 
				
				